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
十八、赏心乐事谁家园……明·汤显祖(1)
中国人喜造园林,坐拥山水花木之乐。
园林者,有园有林方宜其名。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拥有着丰盛的植物资源,许多世界上著名的美丽、芳香的花卉原产自我国;通过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的栽培实践,我国很早就成为园林和植物引种驯化的发达地区,以致在世界上获得了公认的“园林之母”
的称号。
不少文献资料皆称黄帝时代已造园林。
如《庄子》:“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
;《韩诗外传》:“凤止帝东园,巢于阿阁”
;《说苑》:“凤集东囿,食竹食,栖桐木”
;《文选》:“鸣凤在林,伙于黄帝之园”
。
“圃”
是以种植菜蔬为主,但也繁衍草木的园林,所以《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有“折柳樊圃”
之说。
“园”
,《说文》释得明白:“所以树果也。”
最古老的是“圃”
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其写法是在一个方匡中再添三至四株草或木,完全是个象形字。
但黄帝事迹,古远渺茫,人们多不能肯定其为信史。
据说,夏代已有皇家园林,并种植有芍药、桐树等花木。
宋人虞汝明《古琴疏》云:“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柏植芍药于后苑。”
“相”
为夏代第五个王,羿又称后羿,是夏代东夷族中的有穷氏的首领。
殷商第一代王汤在灭夏后建囿,称为“汤囿”
。
(见于《淮南子·泰族训》)末代君王商纣建“沙丘”
之园林。
司马迁《史记》载:“(纣王)原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与奇物……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足见其骄奢。
后来《史记集解》(南朝刘宋·裴骃)考证说,沙丘在“巨鹿东北七十里”
。
这就是由正史首次记载的我国帝王的园林。
与此相比,奠定灭商基础的周文王所建的“灵囿”
,则是一片祥和之气。
《孟子·梁惠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又:“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百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