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67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六章有付出才有回报(第2页)

努力总会有回报,孔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在文化教育界打开了局面。

“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

,在孔子三十岁(公元前522年)前后,他已经是名满齐鲁大地的公共知识分子了,算是鲁国文化教育界挚大旗的人物。

孔子的知名度已经不限于鲁国,诸侯都知道鲁国有一个名叫孔丘的高级知识分子。

公元前522年,一代名君齐景公姜杵臼和一代名相晏婴率庞大的代表团出访鲁国,增强齐鲁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按政治级别,孔子很出现在鲁国接待齐国元首的名单中,但做为文化名人,孔子还是得到了姜杵臼的接见。

清人崔述怀疑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记载齐景公见孔子的故事有可能是造假,其实A国政要在出访B国时,会见B国的文化名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崔述也没有提出合理的质疑。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国界开放时期,虽然诸国林立,但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人员进进出出,而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各国均采取新闻放开政策,所以一国发生什么事件,其他国家很快就能知道,这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为日后中原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

孔子也受益于这种新闻开放,他虽然身居鲁,却对天下事了如指掌。

许多鲁国之外的重要人物,比如管仲、姜小白、晏婴、赵盾、子产等人,都被孔子拿来品头论足。

其中孔子对管仲和子产的评价是极高的,对于管仲辅佐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袄矣。”

至于子产,孔子也不吝笔墨,把子产吹的天上有,地上无,一代治政楷模,不过子产都当之无愧。

孔子不仅能风闻各国顶尖人物,更重要的,他有机会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讲学,这也拜诸国实行开放政策所赐。

孔子游历天下,见过许多人中龙凤,但其中有一个人物,其身后的社会影响丝毫不逊于孔子,也是中国少数的世界级名人,这个人就是老子(李耳)。

这次孔子去东周见老子,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受鲁昭公差遣的半官方行为,具体推荐人是鲁国大夫南宫敬叔。

孔子应该以是鲁国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去东周的,所以鲁昭公资助了孔子的路费,包括一乘车、两匹马,外加一个仆从。

孔子并非一个人单独前往,而是带着几个学生,比如颜回、子路等人,算是一个小型的访问团。

鲁昭公对孔子是非常敬重的,如果从派系上来讲,孔子是鲁昭公的嫡系人马,但此时的鲁昭公已经无法对鲁国的权力进行有效控制了。

当时的鲁国官场有三大门派,史称“三桓”

:一、季孙任司徒兼宗宰,二、叔孙任司马兼宗伯,孟孙任司空兼司寇,实行“三权分立”

特别是季孙家族,几乎控制着鲁国官场的半壁江山,鲁昭公已经被架空成了“精神领袖”

,这也是孔子在官场上的地位迟迟得不到升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鲁昭公手上也有一支自己的部队,但整体实力远不如季孙氏,更何况季孙氏已经和另外两家结成了攻守同盟,鲁昭公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手下大臣劝鲁昭公不要拿鸡蛋往石头碰,过程很华丽,结果很难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