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里是属国朝鲜朝拜天朝大国的必经之地,有大清的官员驻寨,也有朝鲜上贡的官员路过,贸易频繁,很是繁华。
距喀喇城不远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开着一个小饭馆接待着往来的旅客。
他家三口人,一父一母还有一个女儿。
这家人家姓英,父亲叫什么,没有留下,我们且叫他英老爹或是英老板吧,但女儿的名字却是确确实实的,叫英可儿。
母亲也没有什么大号,附近的人都叫她英大娘。
这英老板原本是种田的出身,媳妇能干能赚钱他也不示弱。
饭店周围有的是地,他就种了豆角啊茄子啊还有些白菜萝卜菠菜什么的,简直就是一个没栅栏的菜园子。
豆角架边有个水塘子,一天英大娘买回来了几条做菜的活鱼,手占着,没立马杀,就顺手扔了进去。
哪成想那鱼的生命力还真强,竟活了下来,在里面优哉游哉的挺快活。
这英大娘本来就是一个脑筋好使的人,觉得这样就不用天天赶集去买,辛苦不说,还担心买回来后死了不新鲜,做出来不好吃,于是就将大坑变成了养鱼池。
他们还在菜地里散养了一些小鸡,它们咯咯叫着吃着小虫,既有利于菜地又节省饲料。
英大娘在饭馆里亲自掌勺,鱼啊鸡啊的还有小园的新鲜蔬果什么都能下勺。
皇天不负有心人,原本她的手艺就不错,再加上鱼和鸡是现杀的,菜是园子里现摘的,竟做出了一手远近闻名的好吃的菜肴,当地人就叫它英家菜。
引得不少达官贵人大老远的慕名前来享用。
这年是个丰收年成,秋天时节,满山的枫树红了,秋天里该收的木耳蘑菇也遍山都是,农民耕种的庄稼也频频向行人点头。
喀喇城里一片沸腾。
朝鲜国的大官见大清代替了大明,带着王室的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前来拜求百年之好。
不久,大清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也来到喀喇,大家传说着:太后不喜欢这两个朝鲜姑娘,以皇帝年幼为名,特赐两个姑娘为摄政王的小福晋,而且不准他回京城,只许他在喀喇成婚。
喀喇城就因准备摄政王的婚事而热闹非凡。
秋高气爽的季节。
纵眼望去,到处都是代表成熟的黄色和枫红,英大娘的小园子里也是硕果累累。
辣椒红彤彤的滴蜡栓挂,大蒜白白胖胖像刚出生的婴儿,豆角像姑娘的脸蛋儿鼓鼓囊囊,土豆又面又大,羞涩的躲藏在黑油油的土地里。
英老爹全家很是喜悦。
大清的精锐打败了一切流寇,天下已太平。
天下太平人心就不再惶惶,也就能有银子赚。
从今后该有好日子了。
现在又赶上了皇家的婚庆,更是赚钱的好时机。
英大娘每天都和女儿英可儿早早的打扫厅堂,等待着食客们的到来。
这时的英家女儿可儿整整一十六岁。
这样的年纪,在他们这里早都该嫁人生子了。
但英老爹和英大娘想积攒些银两给她备办份好嫁妆,以便嫁个好人家。
他们这里讲究门当户对,他们是‘卖浆者流’,虽然女儿长得如花似玉,也只能嫁个苦力。
但有了银子就不同了。
大概是北京的达官贵人们来了有两三天吧,将近饭口时,饭店来了很多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