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他各类注本类似者甚多,不一一列举,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不成其为问题,但其实只要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解释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
我们可以假设这些说法是正确的,那么“金縢”就是一个状中式结构的词组,是修饰柜子的,译成语体就是“用金片捆束的”,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当一篇文章的题目,本来就有点莫名其妙。
更重要的是,“金縢”这个词在整篇文章中出现了两次,把它当成状中式结构的词语放入句中,不能使两处文义贯通无碍:
①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
②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
如果把“金縢”当成状中式结构修饰语,修饰“匮”,放在第一句中,没有问题可以讲通,但放入第二句中却讲不通,因为“用金片捆束的”不可能既用来形容“匮”,又用来形容“书”,换言之,我们不能把“金縢之书”解释为“用金片捆束的书”。
东汉时代的王充,在他的《论衡·感类》中叙述这件事说:“人命不可请,独武王可,非常世法,故藏于金縢;不可复为,故掩而不见。
”据此,则仿佛“金縢”不是修饰语,本身就是匮子的名称,如果这样的话,则“金縢之匮”相当于我们今天说“汗血之马”“福特之车”,“之”应当是指示代词,复指在它之前的名词,也就是说,应当把“金縢之匮”理解为“金縢那个匮”,“之”在句子中当指示代词,这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
比如《书·西伯勘黎》:“殷之即丧。
”王引之指出,“之”即复指“殷”;《诗·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王引之说,后一个“之”就相当于“其”,复指“旄丘之葛”。
[2]如果上揭引文的两个“之”照这样理解不错的话,第二句仍旧有问题了,“金縢之书”,显然不能理解为“金縢那篇书”,同一种句式的“之”字语法功能不同,这种情况应该是很罕见的,所以,把“金縢”当成一个匮子的名称也是有问题的,应当寻找别的解释。
我们认为,“金縢”是一个并列式结构的词组,“金”和“縢”都是一个意思,都表示“缄束”。
金縢的“金”,应当读为“缄”。
“金”和“缄”,上古音都在见母侵部,可以通假。
《周易》的“咸”卦,长沙马王堆帛书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皆作“钦”,可证。
[3]“缄縢”这个词出自《庄子·胠箧》:“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成玄英疏:“缄,结;縢,绳。
”也就是说,“缄縢”乃是捆绑、束缚、封闭的意思,把这个意思代入上揭两个例句中,文通字顺,所谓“金縢之匮”,就是封缄好的匮子;“金縢之书”,就是封缄好的册书,这比把“金縢”理解为匮名,似乎要合理得多。
【附注】:本文写成后一年,清华大学公布了校友捐赠的楚竹书,大多是战国古书,部分篇章有传世本可以对照,其中正有《金縢》一篇。
竹书发表之后,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说竹书是现在人伪造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我们质疑的“金縢之书”,竹简本作“金縢之匮”,说明今本“金縢之书”确实有误。
而我们的论证和竹简可以互相印证,似乎可以证明竹简本不是伪造的,否则它不会正巧回避了传世本的错误。
另,关于“金縢”的意思,就算不如上文所论证的那样,仍然不能确定“金縢”是个柜子的名称。
〖注释〗
1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1222页,中华书局,2005年4月。
2王引之:《经传释词》198页,岳麓書社,1985年。
3<分别见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94年3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
传说中,修炼六字真言可得无上功德大利,渡尽世间一切厄运。少年杨毅修得如来观想法,误打误撞加上逆天气运,悟得六字真言真谛,练得六大明王金身,成就无上金身。杨毅修的人生从此一路高歌猛进,嘻笑怒骂之间,凌驾于诸天神佛之上。...
把安逸枯燥的现实彻底变成奇幻异世界,让你在都市中施展毁天灭地的魔法和武技,与巨龙恶魔等无数强大怪物战斗,成为守护世界的英雄,这就是幻界!在这里,恶魔践踏大地,巨龙翱翔天际,神灵传播信仰,魔法的璀璨之光照耀着浮空城!大神版简介在毁灭中诞生,在杀戮中崛起,一朵红莲盛开在尸山血海上。深渊崩塌,诸神陨落,冥河撕裂,席卷无数世界的灭世动乱开始了...
...
一个从青叶小镇走出来的少年,偶然机会解除体内封印,从此文能一念惊天地,武能一掌碎山河。灵武兼修,踏遍诸天万界,踩踏无数天才,无数强者倒在了他的脚下!...
黑暗之眼现世,圣级大盗为夺黑暗之眼大开杀戒,无意中黑暗之眼认主某个落魄的魔界人,这个魔界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神奇的魔法与科技,强大的斗气与灵力,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