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宋《酉阳杂俎》曰:“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
说猿类都攀援不上,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
猴郎达树又称猴刺脱树,然古代此二名从未在南方通行过,且后来在北方亦罕有人知了。
人若用指甲搔弄紫薇的树身,将观察到上面的枝枝叶叶会轻微地颤动起来,好像动物一般有怕痒的感觉,所谓“薄肤痒不胜轻爪”
(宋·梅尧臣《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怕痒树、痒痒花的名称。
清代曾有一首词抓住这一特征,写得很有韵致:“一树曈昽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
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飏。”
(见清·陈维崧《定风波·紫薇花》)
紫薇的花开于枝梢,花瓣近圆形,呈皱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
花期很长,夏季四五月始花,开谢接续可延至深秋,花期长达“百日”
“十旬”
甚至“半年”
,故紫微又名百日红。
三春过后,百花凋残,此花却盛于夏秋,自然深得诗人们的赏识了:
似痴似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见宋·杨万里《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其一)
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
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故枝。
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
卧对山窗下,犹堪比凤池。
(见明·薛蕙《紫薇》)
我国是紫藤的原产地之一,并且自古是世界上的栽培中心。
唐代,紫薇在统治阶层那里受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规格的待遇。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
由此我国的紫薇栽培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原来,紫微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紫微星垣,自汉代起就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皇宫重地。
唐朝的中书省设在皇宫内,是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故可适此名分。
碰巧的是,紫薇花名与“紫微”
协音,字形近同,仅于“微”
上多一草头,加之本身所具有的魁力,“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
,于是当紫微省名立后,遂被见幸移植省中。
尽管没过几年,紫微之名废弃,复称中书省,紫薇花却早已在宫内扎下了根。
晚唐诗人韩偓曾官至中书舍人,有诗云:“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可证。
自唐开元以后,紫薇不仅种植于皇宫内苑,且官邸、寺院中亦广泛栽培,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