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一枝春雪冻梅花……五代前蜀·韦庄(1)
万物凋零的寒冬,惟有梅花迎风斗雪而开。
人们踏雪寻梅,不由得心生感概……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生于盛世,却淡薄名利,终生不曾做官。
他在西湖孤山隐居,不娶无子,而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见插图7)。
真宗皇帝闻其名,诏示官吏每过年节都要去慰劳问候。
林逋去世之后,皇帝赐谥号为“和靖”
,故又称林和靖。
林和靖善作诗,诗作中咏梅最得神采,如:
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山村冬暮》)
梅花开尽腊亦尽,晴暖便如寒食天。
(《湖上初春偶作》)
笛声风暖野梅香,湖上凭栏日渐长。
(《酬昼师西湖春望》)
吟怀怅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辙入诗。
(《梅花》)
不过,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的,还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
在中国至今仍是人尽皆知。
他本人的事迹,也因此受到古代士人的追慕。
其实,爱梅之人不独林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明王象晋《群芳谱》、清康熙钦定《广群芳谱》,均推梅花为群花之首;民国时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在1987年上海举办的全国性传统名花的评选中,梅花亦名列榜首,独占鳌头。
国人对于梅花的推崇,可见一斑。
那么,梅花为何赢得中国人的一致喜爱呢?
梅花原产我国。
四川、云南、湖北山区都有野生梅林分布;而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西藏等省区也有零星发现。
在上古时代,野梅的分布甚广,并不像今天主要局限于江南、华南地区。
古人很早就对其性状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山海经·中山经》说:“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
桃、李、梅、杏,按现代植物分类学看,都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海经》把它们并举,说明看到了它们之间具有非一般的亲缘关系,同时又不为它们近似的相貌(尤其是梅与杏)所迷惑。
古人最早对梅的注意并不是它所开的花,而是它结有酸果,只要把这酸溜溜的梅子晾干,就能制为“藔”
,用作代醋的调味品。
《尚书·说命》有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这里的梅就是干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