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三类涨幅不好衡量。
从微观处见真实。
如果综合进行这样的衡量,自1978年至今只有倍的CPI涨幅,显然不能衡量前述六类价格的变动,如果再加上住宅、教育、医疗,那就更无法衡量了。
在货币的对外购买力方面,虽然近年我国的货币有所升值,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总体来看,中国的人民币贬值了六、七倍,也就是中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下降了六、七倍,而美元自身也处在不到贬值的状态,如果将美元自身的贬值计算在内,那么中国的货币贬值的更加厉害。
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货币升值,而货币升值则意味着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以日本为例子, 日本的货币则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战后日元实行固定汇率时期的定价为36 0:1,而现在日元对美元汇率则在90:1左右,因此日元已经累计升值近4倍,其他国家如德国、亚洲四小龙都存在货币升值现象。
笔者也反对不适当的货币升值,因为这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是抛开人为对汇率的干预外,货币的升值实际是本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在排除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币值只与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情况有关。
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和国际购买力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当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升高时,其国际购买力也必然升高,反之也是如此,而决定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通货膨胀因素,另一个是劳动生产率因素,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时,这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而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这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就会升高,中国的货币购买力在改革开放后下降的非常厉害,也是由于这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在通货膨胀方面我国货币的实际通货膨胀率远远大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上升数据,因此通货膨胀是导致我国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国在2005年以前实行的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而在国际上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进入发展高潮,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都蓬勃发展,大规模应用,因此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的非常快,以美国为例子,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崩溃,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及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崛起导致贸易平衡转变。
但从另一方面即背后深层次原因来看,实际上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了美元与黄金双挂钩体系本身缺陷的爆发,并进而引起布雷顿体系的崩溃。
同理,美元在 1995年至2002年出现强势,而这一时期的美元强势无论是利差还是贸易赤字均无法解释,从根本上看,这段时间的美元强势是由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所致,因为美国1995年至2000年的长期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2%,是30年最高水平。
因此,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如果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自然处于上升态势,对于民众来说,则是货币的购买力提高了,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然到回到依靠劳动生产率提升上来,这才是良性增长。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当今世界,各种经济学派、各类经济学说,纷繁复杂,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当然那些官员们就更是如此了,历史上很多政治家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经济学说,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也有不少的政治家因为实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而青史留名。
失败者如丘吉尔,人们认识他是从二战开始的,此人与罗斯福、斯大林合称为二战“三巨头”
,但人们不熟悉的是,此人还曾经担任过英国的财政大臣,而丘吉尔能担任这一重要的经济职位,并非因为他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素养,而纯粹是政治分赃的结果,他从政前仅仅是个骑兵军官,他的从政更多的靠其父亲的荫庇及其母亲的多方奔走,但英雄不问出处,外行领导内行也并非意味着就必须以失败告终,而他当财政大臣的时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
现在,当经济不景气时,贬值货币扩大出口,已经成为共识,世界各国无不遵循此道,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争议的,当时作为财政大臣的丘吉尔不顾凯恩斯等大经济学家的反对,依然实行了让英镑升值的经济政策,结果让本来不景气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说大英帝国的衰落非要找出一个人来承担责任的话,那绝对非丘吉尔莫属,当然在国家危难关头实行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已,还有其他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在美国的80年代初,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大幅涨价,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停滞,失业率长期高居不下,全社会都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这种局面下,一个二流演员出身的总统开始登上前台,他就是后来创造“美国清晨”
的里根,他不懂政治,更不懂什么经济学,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采用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让美国经济重新繁荣,因此里根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人们常常将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
再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热钱疯狂进入了楼市和股市,但在泡沫形成期,政府一直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导致泡沫破裂,而泡沫破裂后,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又长期摇摆不定,干干停停,结果是日本经济长达十几年的萧条,怪不得很多人提出广场协议虽说是美国的阴谋,日本的经济措施不当也是主要原因。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拉美地区和亚洲四小虎都因为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了经济的崩溃,苏联的休克疗法对经济就更惨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实中,政府总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战略,但战略多了也就乱了,如果战略制定不准的话更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我们曾经的比较优势战略就是这样。
而当政府向学者、专家们进行政策咨询时,又往往会分裂为至少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都势均力敌,各有道理,也让政府难以定夺。
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才是经济发展之本
既然经济如此的复杂和捉摸不定,那我们的政治家们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是否有存在这样一个指标,只要抓住它,就永远错不了,只要对这个指标进行持续的改善,经济就一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我认为这个指标是存在的,它就是“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率”
是个经济指标,而“持续性的提升劳动生产率”
则可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