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晏子此意正与豫子所言众人遇我之义同,特不以身殉庄公耳。
至于毅然据正以社稷为辞,非豫子可比也。
扬雄仕汉,亲蹈王莽之变,退托其身于列大夫中,不与高位者同其死,抱道没齿,与晏子同科。
世儒或以《剧秦美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
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
序所言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直以戏莽尔。
使雄善为谀佞,撰符命,称功德,以邀爵位,当与国师公司列,岂固究如是哉?
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
之语,圣贤心学也。
夫子以告曾子、子贡,而学者犹以为不同。
尹彦明曰:“子贡之于学,不及曾子也如此。
孔子于曾子,不待其问而告之,曾子复深喻之曰‘唯’。
至于子贡,则不足以知之矣,故先发‘多学而识之’之问,果不能知之以为然也,又复疑其不然而请焉,方告之曰‘予一以贯之’。
虽闻其言,犹不能如曾子之唯也。”
范淳父亦曰:“先攻子贡之失,而后语以至要。”
予窃以为二子皆孔门高第也,其闻言而唯,与夫闻而不复问,皆已默识于言意之表矣。
世儒所以卑子贡者,为其先然“多学而识之”
之旨也,是殆不然。
方闻圣言如是,遽应曰“否”
,非弟子所以敬师之道也,故对曰“然”
,而即继以“非与”
之问,岂为不能知乎?或者至以为孔子择而告参、赐,盖非余人所得闻,是又不然。
颜氏之子,冉氏之孙,岂不足以语此乎?曾子于一“唯”
之后,适门人有问,故发其“忠恕”
之言。
使子贡是时亦有从而问者,其必有以诏之矣。
裴潜陆俟
曹操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服乌丸三单于之乱。
后召潜还,美其治代之功,潜曰:“潜于百姓虽宽,于诸胡为峻。
今继者必从以潜为治过严,而事加宽惠;彼素骄恣,过宽必驰;既驰又将摄之以法,此怨叛所由生也。
以势料之,代必复叛。”
于是操深悔还潜之速。
后数十日,单于反问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