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了报仇,郑庄公准备伐宋。
奇才祭足出了主意:假命伐宋。
于是,郑庄公决定入朝朝拜。
算起来,从抢麦子到郑庄公再次入朝,也将近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了。
郑庄公以为抢麦子是小事,周桓王应该已经忘记了,但是,周桓王心里记得很清楚,见面就是一顿损。
周桓王见了郑庄公,先和气地问:今年,郑国收入如何啊?
郑庄公见周桓王挺和气,就说:还行,风调雨顺。
周桓王听了,大喜,说道:那就好了,我们周国的麦子终于可以留给周国人吃了。
我相信周桓王说这话时,肯定还配合了一系列的动作,比如轻拍胸脯,长叹仰面,做幸福状。
话说到这,也就说不下去了。
郑庄公不说话,周桓王也不理会。
郑庄公被人扫了面子,不高兴。
出了门,郑庄公就对祭足发脾气:我说不来,你非让我来。
现在来了,看看被人给羞辱的。
郑庄公正准备把气都撒到祭足身上,周桓王又出招了。
周桓王觉得在朝堂上羞辱郑庄公还不过瘾,不解恨,又派人送给郑庄公十车稻米,说是用来赈灾的。
这玩笑开大了!
周桓王这事有点过了。
所谓“君臣不相狎”
,又说“交绝不出恶声”
,更何况,郑庄公爷孙三代为了周国出了不少力。
周桓王不能用,也就算了。
如果觉得麦子被抢,心里气不顺,完全可以写个诏书,让郑庄公自我检讨一下。
但是,这样赤裸裸的羞辱就过分了。
所以,郑庄公理直气壮地假借王命,讨伐了宋国。
本来,颖考叔给郑庄公支了一个招,可以化解此事。
但是,颖考叔死后,郑庄公就把这茬放下了。
而周桓王知道郑庄公假命伐宋的事情后,大怒!
立即免去了郑庄公的官位(卿士)。
郑庄公也不是吃素的,作为回报,一连五年,不去朝拜周桓王。
矛盾越积越深!
矛盾深到无法缓解之处,就只能斗争!
周桓王首先发难,决定对郑用兵。
必败的一战表面上看,周桓王对郑用兵是矛盾的积累。
实际上,在矛盾之外,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周桓王胸怀大志,想重振周朝雄风。
要想重拾权柄,就不能只用说的,而是应该用做的。
那只有开战,彰显自己的武力。
对谁开战呢,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