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区别是以板代盆而已。
吴自牧《梦梁录》则专记南渡后杭州风物。
书中卷十九载:”
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圃,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龙幡凤舞飞禽走兽之状,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以备观赏也。”
这里的“窠儿”
与《武林旧事》提到的“盆窠”
、《云林石谱》提到的“木窠”
,都是盆景的别称。
这段话具体介绍了盆景集中制作的地点及作为商品销势见俏的行情。
而且盆景花木的蟠扎技艺又较唐代有所发展,形象也更加多样化了。
唐时有蛇形五粒松,而宋代这时选材不单是松,还有桧及四时奇花等,取形也不限于蛇,而是幡龙舞凤飞禽走兽样样皆有。
当然,松树盆景仍属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种。
因为它那虬结的枝于能很好地表现苍老劲健的风格,这往往是他木所无法比拟的。
今天故宫藏有南宋画家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四轴,其中便有两幅古松盆景,其树悬根露爪,枝如游龙,苍劲神奇。
关于盆景制作的理论在宋代也有了记载,首见于温革《分门琐碎录》,书中谈到制作植物附石盆景的方法,如芭蕉盆景:“种水芭蕉法:取大芭蕉根,平切作两片,先用粪、硫黄、酵土,须十分细,却以芭蕉所切处向下,覆以细土,当年便于根上生小芭蕉,芽长二三寸,取起作骰子块切,切下逐根种于石上,棕桐细丝缠定,根下著少土,置水中,候其土渐去,其根已附石矣。”
详细叙述了获取矮化芭蕉小苗及使根附石的技巧。
又如菖蒲盆景:“菖蒲初种在圆石之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乃细而不粗。”
此外还提到石榴盆景的制作。
到元代,苏州高僧韫上人是拨弄盆景的高手,丁鹤年曾有诗赞他道:“尺树盆池曲栏前,老禅清兴拟林泉。
气吞渤懈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
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旁人莫讶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诗题为《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
些子景,小景致之意,元人对盆景的别称。
明人则又将盆景称作盆玩,盆景艺术大盛。
屠隆撰《考槃馀事》,有专章“盆玩笺”
,论说盆景。
如云:“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
最古雅音,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针毛短簇……令人六月忘暑。
如闽中石梅,乃天生奇质,从石本发枝,且自露其根,樛曲古拙,偃仰有态……恍然梦醒罗浮。
如水竹,亦产闽中,高五六寸许,极则盈尺,细叶老干,萧疏可人,盆植数竿,便生渭川之想。
此三友者,盆景之高品也。”
这松、竹、梅盆景与我们今天的制作一般无二,只不过人们不再一定要用天目松和闽中的石梅、水竹而已。
文中又说,松可“结为马远之歌斜诘曲,郭熙之露顶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等状”
。
马远、郭熙、刘松年等都是宋代山水画家,他们的画风格奇特,如北宋的郭熙,画山石多用“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