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译文】
用来抄写书的笔墨,不一定要最优良的;如果要在白绢上作诗,那就不能不选择质地最佳的了。
用来诵读的书籍,不必要求的过于齐全;假如是用来考校求证的书籍,就不能不要求齐全的了。
游山玩水,不必要求的过于秀丽精妙;如果要是作为居住,则不能不要求环境幽美了。
【评析】
这段文字的原评中有这样一句话“求其所当求,而不求其所不必求”
,十分恰当的来概括了作者的这段话的主旨。
什么事物不能要求全部精益求精,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文中说“抄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
因为抄写重适用,仅备临时使用,而书法讲美观,则要传于后世。
所以,用作抄写的笔墨不需太过讲究;而用作书法的笔墨必须讲究。
对书籍来说,供诵读的书籍只是由于为了个人的消遣,不必过于追求完备;而供稽考的书籍,要搞研究,必要旁征博引才能治学严谨,则要求其完备。
至于山水风景,各有千秋,游历可以跑遍天下山水,尽览天下景色;但对于择地而居,要朝夕相对,寄身其中,则一定求其秀丽奇妙。
;因此,从这段文字中对我们依然受用。
人非圣贤
【原文】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
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原评】
周星远曰:兼听则聪,心斋所以深于知也。
倪永清曰:圣贤大学问,不意于清语得之。
【译文】
人不是圣贤,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只知道其中一点,又害怕不仅仅是这一点,又去了解其他的内容的,这是最好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经别人说起而知道了另一点的人,是次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当别人说起另外的内容时不相信的人,是求知者中更差一些的人;只知道其中一点,而讨厌别人说另外的内容的,是最差的求知者。
【评析】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知识和事实总是有好多是我们所涉及不到的。
那么听取众人的意见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按照对待新知的不同表现,张潮也将人区分为四种。
孔子也将人分为四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但是作者取消了一种“生而知之”
的观点,从客观的角度把人分为了四种。
;第一种是积极主动获取新知得人,他们知其一,并主动去知其二,不满足已有知识,自觉追求发展与提高,作者认为这是最上等人。
第二种人对知识得渴求不太积极,知其一,听人说才知道有其二,只是被动、缓慢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他们没有太多的热情去追求新知,这是次一等的人。
第三种是故步自封求知者,他们只知其一,别人说起新的内容,却仍不相信,这是又次一等的人。
第四种是只知其一,认为就是全部,厌恶别人说出他所不知道的东西,这种人不懂开拓新知,又嫉恨别人超过自己,是作者眼中的最下等人。
人们应该做最上等人,努力学习,不断从知识中获取力量,为人类的文明与社会发展做贡献。
史官所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