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国的兰花大多是地生兰,另外有附生兰和腐生兰;而地生兰主要产于我国,故地生兰又被称为中国兰。
它包括农历正月前后开的墨兰(又名报岁兰),正月至二月开的春兰,三至四月开的蕙兰(又名夏兰),六至八月开的建兰(又称秋兰),九至十月开的寒兰等,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在古代,“兰”
字又指一种属于菊科的多年生香草,别名“蕑”
,这是在旧籍中最易发生混淆的两种植物了。
宋代大学者朱熹曾在《离骚辩证》中试作区分。
他说:“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
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
这是一个创见。
朱熹运用的是逻辑的方法,他抓住菊科的兰草“蕑”
有枝梗而兰科的兰花无枝梗的特征,推论前者可以刈(要用强有力的刀具进行割取)和佩(插戴),而后者则淡不上刈佩,这就提供了一个分析前人在不同场合所说的兰究竟为何物的依据。
例如,《春秋传》讲“刈兰而华”
,《楚辞》讲“纫秋兰以为佩”
,指的都是兰草而非兰花。
明李时珍就接受了这个观点,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在《本草纲目》中列“兰草’(蕑)为一目,釐定其名实,叙述其药理,并对一些古籍作了具体的分析。
认为“《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杖,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蕑;应邵《风俗通》言尚书奏事,怀香握兰。
《礼记》言诸侯执薰,大夫执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
所提到的兰,均为兰草,即后世所说的医经上品之药,具有“利水杀蛊除痰癖”
的多种实用和疗疾功效,决不是兰花所能混误取代得了的。
这些辨析,其中利用了药物学的知识,也很有说服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室有兰花不炷香……宋·戴复古(2)
不得不承认,兰花与兰草在古书中的许多场合,的确很难分辨,甚至根本就是一笔理不清的糊涂账。
即使到了明代后期,群芳主人王象晋在他纂辑的那部名著中亦搅作一团。
清御制《广群芳谱》稍好,两者已分而述之,然征据事例仍不能加以细辨,这也是出于无奈。
不迟于战国时期,古人已开始了人工栽种兰花。
如果说屈原的诗“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楚辞·离骚》)可能只是诗人的创意,不一定是事实,(且这里的兰、蕙,很可能说的也不是兰花。
兰科中,兰与蕙同属,兰一茎一花,惠一茎数花;兰开于春季,又称春兰,蕙续兰开,又称夏兰。
不过,建兰、寒兰、墨兰也是一茎数花,古人亦有笼统称之为蕙的。
但先秦以及其后的一段很长时间,蕙往往指的是菊科的蕙草,以产自湖南零陵最闻名,故又名零陵香,是古代制香的一种重要原料。
此二“蕙”
也是极不易加以区分的)那么《续会稽志》卷四引古本《越绝书》载“勾践种兰渚山”
,则应可信有所据了。
兰渚山,在今绍兴城西南,属于当时越国京畿的范围。
越王勾践亲自种兰艺兰,长期以来一直为绍兴这一素称春兰发祥地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后来兰渚造亭,号兰亭,东晋时山阴(即今绍兴)太守王羲之会同谢安、孙绰等一辈文人贤达于暮春时节到此游玩,曲水流觞,更是成了一段风流千古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