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唐诗人李贺有《五粒小松歌》,形象地描写了一种蛇形松树盆景。
(据周密《癸辛杂识》考证:“粒者,鬣也。”
五粒松即五鬣松,今称五针松)诗云:“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松干通过束缚结扎和铰刀整形,有如群蛇蟠曲之状,其立意和布势与现代松树盆景如出一辙,技艺水平已相当高明了。
盆景到了宋代,有广泛的发展。
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厌居豪华,渴慕山林田园之胜,对那缩微的自然—盆景,兴趣便愈发浓厚了。
“盆景”
一词亦首次出现,见于苏轼《格物麤谈》:“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
苏轼本人是个盆景迷,他曾于蓬莱县(今属山东)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作《蓬莱阁下石壁干丈,为海水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上人谓此弹子涡也。
取数百以养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诗,句有“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云云。
又于杭州喜得二石,一为绿色,一为玉白色,呈山峦起伏状,作《双石》一首赞道:“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大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写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他模仿山水,取法自然,把这一双山石制为盆景,内有池潭、草木及其他景观,可谓是方寸能瞻万里,壶中自有洞天了。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雅好美石,善制盆景,曾作《云溪石》诗曰:“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蚊鼉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咫尺之间,却见三万顷江海,十二峰雨云,落木萧萧,孤舟一叶,好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画卷!
再看南宋范成大,自创盆景多个,且各予题名,有“天柱峰”
(衡山五大峰之一)、“小峨嵋”
、“烟江叠蟑”
等。
理学家朱熹更是别出心裁,他在一个山水盆景后面放上一只熏炉,让轻烟袅袅而起,状江山万里云雾之态,并吟诗赞道:“清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
云气一吞吐,湖江心渺然。”
(见《汲清泉奇石……因作四小诗》之一)
十七、九华今在一壶中……宋·苏轼(2)
两宋时期,盆玩又不单是名门望族和士子文人的爱好,民间也大为流行。
孟###《东京梦华录》是一部追述北宋都城汴梁情况的笔记,其中“七夕”
一条叙述了汴京百姓每至七月七日,时兴“以小木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
。
这谷板是盆景的一个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