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说管仲是绕着弯的搜刮民财,管仲这么做,实际上更体现他的爱民情怀。
如果管仲贪百姓之财,大可以一方面加重百姓税赋,一方面再高价卖盐。
反正无论提不提高税赋额度,老百姓都是要吃盐的。
商品经济的发展,说穿了,就是让老百姓手里有余钱买东西,这样才能刺激市场繁荣。
如果老百姓的那点钱都被官府搜刮了去,或被套牢,拿不出钱买东西,市场只会进一步萎缩,进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
管仲的逻辑就是少征收税赋,让老百姓多积蓄,然后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国家专营的商品,如盐铁。
这样一来,国家财政有了收入,老百姓手上还有大量余钱。
老百姓手上有了钱,会从政府设置的官商那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扩展生产规模,提高生活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面讲的是管仲的经济思想,但具体如何实施?管仲也给出了答案,就是著名的“士农工商,各行其业”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社会生产体系进行细致分工的记载。
人不是万能的,总要有个专长,不可能即会写文章、种地,又会打铁、纺织、做生意,所以社会生产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管仲提出的社会分工理论,要求士、农、工、商各自形成了一个圈子,互相之间不跨行,这样才能形成产业优势,
虽然士与农的地位排在工与商的前面,但齐国的经济支持产业却是“工”
,主要是纺织品。
《汉书.地理志》对此有明确记载:“(自管仲经济改革之后,齐国的)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唐人颜师古在这一条后注释:“言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来自齐国的纺织品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这份功劳,主要是管仲的。
如果没有合理成熟的商贸运营体系,再好的商品也要烂掉。
管仲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有意识的将商人出国经商置于自己的经济外交战理论之下,通过经济战打跨诸国的经济体系,使之在经济上失去与齐国对抗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加速齐国的称霸事业。
管仲的对外贸易是有选择的,理论根据就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
敌国缺少什么商品,我们就制造大量这样的商品,实行价格垄断,逼着你出高价买我的商品。
有哲人说过,控制敌国的政治,不如控制敌国的经济,一旦齐国的商品填满了各国的市场,天下尽在管仲掌中!
?
在鼓励本国商人出国经商的同时,管仲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国商人来齐国进行贸易。
管仲规定,凡外国商人,来齐国交易一车商品,齐国政府会给他提供饮食住需;拉三车商品,政府会给他的马匹提供草料;拉五车商品,政府会提供五人的专门服务。
看到来齐国经商有厚利可图,各国商人潮水般拥向齐国,“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
,齐国的商品贸易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