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然后把罪名强加在臣子身上。
世子允一听,主意不错!
可以不留恶名地干掉鲁隐公,不但自己的命可以保住,而且还能当上诸侯。
于是两人达成协议:你杀了他,我封你为太宰。
就这样,公子翚杀了鲁隐公。
扶持世子允继位,即为鲁桓公。
公子翚也如愿以偿地做了太宰。
鲁隐公死得冤不冤?
冤也不冤!
说冤,是因为鲁隐公的确不想夺班抢权,却担了冤名而死,临了鲁桓公还给了“行政不作为”
的评价。
说不冤,是因为鲁隐公的确没有手段,生在斗争的年代,处在斗争的最高点,却没有斗争的手段。
实在是个悲剧!
鲁隐公留下的启示鲁隐公确实淡泊名利,有急流勇退的觉悟,也有古人圣贤遗风。
如果鲁隐公能够成功让位给鲁桓公,那就可以成为千古美谈了。
所以,后人都为鲁隐公着急,都想为鲁隐公出个主意。
清朝太平宰相高士奇就曾经这出过这样一个点子:“抱负以临群臣,听国政”
。
具体是说,让鲁隐公学周公,奉世子允为鲁公,然后自己担任国相之职,行使政令。
这样鲁隐公就可以名副其实地摄政,而世子允也不会怀疑鲁隐公,也就不会出现公子翚刺杀的事件了。
高士奇的主意是好,但是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鲁隐公到底是个什么样人?鲁隐公,一个生错了年代,选错了职业,却又品德高尚的好人。
这样的人生在远古时代,就是古之圣贤。
但生在乱世,就是一种悲剧。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鲁隐公就应该做个富家翁,笑傲山月。
如此而已。
前事历史,后人评价。
无论褒贬好坏,已然如此。
只是令后人多了几分“笑看春月秋风”
的乐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