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至于乾隆与臣子争才,那是他没有自知之明,真以为自己的诗写得好,字也写得好。
他的臣下,口中唯唯,心里从没觉得皇帝的天才对自己有什么威胁。
曹操的诗才,比著名的“建安七子”
还要高。
这就有点咄咄逼人了。
文人对君主的期待,是以爱好者的身份来做文学的保护者,像曹丕那样。
而如曹操,许多事情都哄不住他,实在是有些为难。
倒是曹操,可以在那里傲慢地感叹“天下人相知者少”
。
。
▲虹桥▲书吧▲
第10节:山厌高而水厌深:曹操(2)
不仅如此,曹操还可以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做一些别的皇帝做不好的事情。
比如他敢诛孔融,是因为他能估计出如此做的后果,在当时以及在身后。
他知道士人的弱点,他知道舆论的构成;他可以借仗他和读书人的关系,他也知道孔融和别的文士集团的关系。
他处死杨修后,可以以“圈内人”
的身份给杨修的父亲杨彪写信,直言“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
。
孔杨之死,不会影响帝权与士人的合作,因为曹操自己有一半的身份就是“士”
,这一身份,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留着。
再看别人。
嵇康之诛,便导致一大批士人与司马氏不合作。
至今,嵇康之死仍然是著名的悲剧,至于孔融,人们多只记得他的“让梨”
。
曹操之不称帝,和他的角色有关。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
皇帝果然是该“世路上的英雄”
来做,诸葛亮再高明,做梦怕也不曾梦到自己当皇帝。
后人每称道诸葛亮的“忠”
,其实那是——用今天的话说——“敬业”
,或守本分。
曹操自明本志,声称“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其实是真话。
曹操的名声差,一大半是因为他不是皇帝。
如果他做了皇帝,李世民就不好说他“有无君之迹”
,许多人也只好闭嘴了。
另一小半原因,则是他以士人的身份掌天下之柄,两边的好处都占到,而才能又高,用朱熹满怀嫉恨的话说,叫“连圣人之法都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