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因为北方的夏季多雨、炎热、蚊虫,这让红蓝双方都很煎熬。
而经过前几次在滩头开阔地的正面交锋,老式的59式坦克虽然经过改装,同时后面和侧面也有陆军步兵分队反坦克武器的支援,但是打的依然十分艰难。
作为红军分队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期盼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蓝军一样,用最牛逼的装备,把对方暴揍一顿呢?
这个日子,哪一天能来临呢?
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懈的努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们坚信,这一天总有一天会来临。
而在当时,令我们感觉到自豪的是,这群平日里只负责修理和转入其他连队的原坦克分队老兵,虽然很久没有训练了,依然打出了不可小看的成绩。
老兵油子上阵,那的确不是吹的,破车都能玩出法拉利的感觉,何况老爷坦克也一样能打出自己的第二春。
在这方面,当时我还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这算是这次演习的另一个体会。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世界的坦克战术,中国绝对是祖宗级人物,因为我们堂堂华夏从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车战,万乘之国比比皆是。
我觉得,古代车战的战斗队形,以及战术配合,不见得比二战时期德国古德里安的差。
比如说防御和攻击手段,无论是现代坦克还是古代战车,他们主要任务其实都是防御和攻击,古代的战车也起到了突击作用,兼顾远程打起,这和坦克其实很像。
不可否认,现代的坦克具有厚重的装甲,可以抵御敌方火炮和机枪的攻击,而古代的战车同样有防御的革甲,有对应的方阵和战术,驾驭技术也很考验人。
而这两种东西,说白了都讲究战场机动性,以在战场上快速移动、寻找敌方弱点并实施打击为主要目的。
坦克上有高射机枪,战车上也有弓箭手。
两方一旦混战,在混乱局面的情况下,都讲究密切的配合,以及与步兵的协同。
所以,我一度怀疑,德国的坦克之父是不是中国人转世投胎的,或者是从中国古代战车兵法中偷师的。
只不过,如果严格来说,现代的坦克战术可能在战术的协同与实际运用上,因为科技含量更高,所以难度更大。
比如说技术水平,现代坦克远超古代战车。
现代坦克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系统,能够进行精确导航、情报收集、通信等任务。
此外,现代坦克还配备有先进的武器系统,如电子干扰系统、反坦克炮等,能够打击更远距离的目标。
这些,古代靠马来拉动的战车是无法相比的。
而战场的环境也不一样,现代战场环境和古代战场环境也存在差异——现代战场通常受到现代化武器和技术的影响,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古代其实就是冷兵器的碰撞。
这就决定了在战术运用方面,现代坦克战术的运用与古代战车战术的运用也存在差异。
现代坦克通常采用集群作战、分散作战、突击等战术,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而古代战车,还是要依靠骑兵的配合,阵战为主。
同时,现代坦克还注重信息化作战,通过情报收集、通信等手段,以及地空协同,与其他作战力协同,进行多元化作战。
而古代战车战术则更多地依靠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最原始的指挥和调度,形成相应的战力,进行有序的战斗。
就这两种观点,在演习之余,我和战友们没少进行辩论,但基本都是纸上谈兵,以不专业对不专业,两伙土拨鼠在瞎掰,并没有什么科学性的观点和具体的论证,谁的水平都不高,也不是专业兵种,完全是自愚自乐。
只是当第一次见到大规模坦克交锋的时候,我还是被震住了。
这种交手,完全与以往在训练场上见到的不一样,虽然不是真实的战斗,但毕竟红蓝军的演习,各自都代表着自己军区的训练水平,所以打的也是难解难分。
当时,我在山上的掩体里,远远的用炮对镜看着下面的红军兄弟和蓝军对攻,滩头阵地这种狭小的地段一旦被判定战损,坦克就得停下来,像废铁一样的扔在那里。
于是暴风雨师整个防御阵地前的开阔地越来越拥挤,装甲部队的战斗越来越难打。
因为障碍多了,所以对坦克的操作和射击的要求,难度也增加了许多。
不仅如此,双方步兵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掩体作为掩护,尤其是对于蓝军,这导致红军的防御愈发困难,三营作为预备队,几次请战都被团部按了下来。
刀钢必须要等到最关键的时候,才能用在刀刃上。
而就在这时,按照之前导演部的预想,蓝军在红军的背后登陆了,而且一次性登陆的是一个陆战旅的兵力,暴风雨师顿时腹背受敌,如果不立刻调整防御计划,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