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郑武公到达镐京时,其他三个诸侯国没有来到,郑武公便决定攻打镐京。
郑武公的弟弟公子成就劝谏:军士兼程而进,疲劳未息,应该坚守待援,不能进攻。
但是,郑武公却以为戎主水平稀松,一定能打赢,所以坚持要打。
最后,郑武公攻城,结果大败,却被水平稀松的戎主的手下追出三十里。
以郑武公一生战功而言,郑武公绝非不懂兵法的莽撞之徒。
如是莽撞之徒,不可能吞并两国,扩地十城。
我相信,在决定攻打镐京城的那一刻,郑武公的眼睛必定散发着贪婪的光。
镐京就在眼前,幽王被杀,戎兵作乱,这是一个千古难逢的机会。
一个臣子梦寐以求的机会:独享平乱大功!
成就伊尹、周公之业。
所以,郑武公才会冒着兵法的大忌,毅然决定攻打镐京。
再说郑武公狡诈。
郑武公想伐胡,但怕胡君预先防范,不能成功。
于是,郑武公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君,以示两国通好。
郑武公做完这些以后,就问大臣:我现在想打仗,应该打那个国家。
臣子关其思就说:我觉得应该打胡国。
郑武公大怒,当即就把这个大臣杀了。
郑武公说:胡国跟我们是兄弟之邦,胡君还是我女婿,我怎么会攻打他。
胡君听到这件事情后,于是就不再防范郑武公。
结果,郑武公出兵,灭了胡国。
郑武公狡诈的手段可略见一斑。
后世曹操也不过如此。
关其思是个聪明人,能够从郑武公的手段中,推断出郑武公的心思,结果却丢了性命。
为什么?只能说,关其思聪明是聪明,却不够世故。
所谓帝王心术,鬼神不言。
作为一个臣子如果能够看透君主的所有心思,那么,臣子本身就成为了君主的一个威胁。
平王六年,不断开疆辟土的郑武公令平王感到了威胁,平王想要收回郑国虎牢关以东的赐地。
以郑武公的性格能满意么?不可能。
但是,郑武公当时还需要周朝卿士的身份,所以隐忍不发,迁都释疑。
但是这股气却憋在了心里,直到郑庄公时期,儿子总算报了怨。
郑庄公便是在这样一个父亲的光环下长大,学习并超越了父亲的手段,最终为郑庄公成为春秋霸主打下了基础。
由此而引申到现在的教育问题:留下孩子多少遗产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郑庄公有个奇葩的母亲申侯的使命本已终结,但在机缘巧合之下,申侯重新登场一次。
申侯之所以能够登场是因为申侯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