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第二个是从“哭倒城墙”
发展为“哭倒长城”
。
第三个就是将故事的时代背景从春秋时期拉到了秦朝。
先来看第一个,从“原地哭夫”
变成了“万里寻夫”
,它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是增加了难度。
春秋故事里说杞梁之妻是“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
,是因为见到丈夫的尸体被拉了回来,所以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是什么?这是触景生情。
这种事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就像前一段巴西航空公司的空难事件,失事者的家属谁也料不到自己的亲人会遭到飞来横祸,所以在机场认尸的时候,很多人失声痛哭,甚至有些家属并没办法找到亲人的尸体,但在那种情景下,也只能放声痛哭,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情境决定论”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此情此景,宁不悲乎?”
“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
当然,这也反映了杞梁之妻和丈夫间的真挚情感,但还嫌普通,还嫌不够,尤其是在表现中国妇女身上那种坚贞的品格时,这就不够力度了。
怎么办?所谓路遥知马力,艰难见人心!
只有增加难度,才可以突显出这种坚贞的品格。
于是孟姜女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在找到丈夫的过程中增加了送寒衣、行万里,最后滴血认骨的情节。
这送寒衣表现的是对丈夫的关切,尤其是万里送寒衣,本来是夫妻间的真挚情感就升华为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行万里的艰难旅途,这说明了什么啊?那坚贞后面不是总跟着两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吗?叫什么啊?叫“坚贞不屈”
。
要表现坚贞,只有爱情还不行,还要有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所以到滴血认骨就是这种不屈服的最后升华。
想那孟姜女含着泪滴过数千具尸骨,每一具尸骨的背后也就是说每一个男人的身后都应该有着他自己的“孟姜女”
,孟姜女在这个时候,就不再只是万喜良的那个孟姜女了,她是千千万万个孟姜女的化身,她身上的那种对爱情坚贞乃至永远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就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身上所固有的那种精神和品质。
这样,孟姜女的形象就完成了一个从“小我”
到“大我”
的升华,她的形象意义就明确了,就高大了,这也是民间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如此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原因。